加快網站文章收錄的技巧與方法(避免網站文章不被收錄的原因)...
鄧玉麟(1881―1951年),原名鄧世泰,字炳三,今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野三關鎮大石橋人。 鄧玉麟少年時代家境貧寒,受盡欺淩,兩個姐姐早嫁,父兄餓死。他十四歲就輟學,以苦力奉養母親,並投奔野三關鎮上為司廚屠夫當助手。母親病故後,他將其抬回大石橋求地安葬,遭到地方族中豪強幹涉,大雨淋屍,他扶棺長歎:“百姓死無葬地,此世道不改,我輩怎生!”窘迫的環境,使他養成了不畏-和豪爽、耿直仗義、勇敢的性格。
清光緒二十三年(1897年),鄧玉麟攜弟鄧世吉至武昌,投湖北新軍第三十一標當兵,成為共進會主要成員。宣統末年(1911年)秋,共進會和文學社合並,鄧玉麟任秘密政府調查部正長、軍事籌備員,全盤負責起義前的聯絡和籌辦彈藥、軍旗、符號、文告以及給外國駐漢領事館的照會等項工作。於10月10日晚7時,鄧玉麟率部打響了首義的第一槍。湖北軍政府成立後,他先後出任軍務部參議、鄂軍第七協統領、鄂軍第四鎮統製兼總監察處長。南北議和後,被袁世凱電召進京,任-軍事谘議和-高級顧問,授陸軍中將銜,獲二級嘉禾勳章、文虎勳章。1926年北伐時,一度任國民革命軍左路軍第一路司令,率部攻打過荊沙、宜昌、長陽和五峰。1940年,鄧玉麟不滿世道,憤然離開蔣介石統治的軍政界,返回故居大石橋定居,籌資興辦石橋小學堂,由女兒鄧習瓊任校長,次子鄧習瑤任教導主任,請女兒的同學薑誌明任教師,招收四十多名學生在鄧家祠堂上課,創辦了私立中心小學。1942年,改名為“石橋鄉中心小學”,設六個班,有教師十六人,學生三百八十人。1949年解放前夕,國民黨恩施戰區派人到大石橋挾持鄧玉麟離開大陸去台,被拒絕。
解放初,鄧玉麟曾作為開明人士代表,幾次到縣人民政府參加會議。1951年3月,他被以“組織--罪”而錯殺。爾後,中央來信追查此案。1982年3月20日,巴東縣人民法院改判鄧玉麟無罪,平反昭雪了這起冤案。在辛亥革命七十一周年前夕,巴東縣人民政府撥專款,為鄧玉麟重建了墓碑。
[以上內容由" hbxfag"分享。]
鄧玉麟相關

同年(公元1881年)出生的名人:





同年(公元1951年)去世的名人:




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